着你们这群禄虫才是最大的浪费!当日梁州之祸是谁闯下的!老大老四甚至那程家丫头都与此事毫无关系,如今他们平息了大乱子,省了四成的粮食,你们还想放马后炮,你们清廉,以后赈灾都比照着老四这次的额度来!”
朝堂上鸦雀无声。
皇帝气得挥袖离开“散朝!”
三皇子站在原地,脸色青青白白。梁州之祸到底是陈家惹下的,皇帝这番话对谁的打击都没有对他的大,几乎每一句都到了他的头上。让他的脸火辣辣得疼。
四皇子没有理会前方僵立的三哥,直接转身走了,走了没几步,后面的楚王大皇子追上来。
大皇子叹了一声气,安慰四弟不必为这些事生气。
楚王也“你们这半年多辛苦了,能有此成就让我佩服不已。”
四皇子点点头,心里却厌烦了朝上这些尔虞我诈,又想回神农庄了。
这个闹剧明显是依旧顽固酸腐的文人不甘心程佩仪就此出头,想把她打压下去,而皇帝对这些将所谓“伦常”看得比下百姓还重要的人彻底失去信任,几日后提出将农政司独立出来,由盛王掌管。
这意味着,从今以后,下农事不归户部不归工部管理,一切都由农政司主理。
皇帝学会了老四直来直去专门扎心的话术“你们这些人几个会种地,几个会用农具?什么都不会还管着下农桑,耽误事!”
皇帝的态度很坚决,颁布政令之前早就和保皇党通了气,所以反对的声音比不过支持的声音,最终这事情成了。盛王异军突起,成邻一个独掌一部的皇子。
皇子的酸味不必,整个京城都能闻到了,不仅酸,还嫉恨;二皇子默默无闻,赏花赏月不理朝事,大皇子心胸宽厚真心祝贺。倒是楚王,他想要祝贺,却克制不住地嫉妒了。这是他一心谋划的位置,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就在最后一段路一时没把握住机会,永远错失。
农政司成立的种种事宜一直忙到了年底。朝上的反对声音越来越被压制,最后消失在梁州传来的丰收消息里。
春收麦大丰收,秋收杂粮大丰收。四皇子和程佩仪远在京城,却收到了梁州百姓送来的万民伞。
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憋回去了,没人这么没眼色这时候还冲上去当炮灰。
皇帝这个年过得那个开心呀。他想了想,发现自从程佩仪才能越来越显,他每年秋收之后就十分顺心畅快。
程家丫头难不成真是上下来的神农?
“神农”程佩仪过了年又提出要离京去调眩觉得自己非常圣明才换来如此“神农”的皇帝心情很好地大笔一挥同意了。他写了一道圣旨,赐了一块金牌,作为程佩仪的护身符,护着她名正言顺走出了京城。
程佩仪带走淋弟,留下已经嫁人十分能干的翠茵管理庄子上的私事。至于神农庄大部分公事,她交给了名正言顺的农政司长官盛王四皇子。
离开京城,程佩仪并没有特地的目的地,她更像是写地志,到了一处地方就详细记录当地的水土气候作物生物……了解充分后再离开去往下一个地方。
她走了一年多,过年也没有回京。但是她的名字还是不停在朝上响起,因为她虽然不研究种地了,她教过的学生还在研究,新的发现还在不断涌现,而她本人,一年多来,给朝廷递交了三个提高效率减轻劳力的农具改良图纸。
这些图纸都是受各地劳动人民的启发,在他们当地改进的农具基础上,用更科学的方式进一步改进。
农政司彻底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
四皇子受够了朝廷上的唇枪舌剑,他拿了皇帝的圣旨,带着一队手下,也跑出京城了。
楚王预感老四必然会和程佩仪汇合。照理,跟着出京和程佩仪一起办事,这更有利于他积攒名声获得民意支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