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曹操和刘备在郯县城外也曾互相杀得红眼,如今,曹操也不计前嫌,以朝廷的名义表奏刘备为豫州牧,屯于沛县,并给他军粮、兵马让他对抗吕布。
陈志《先主传》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吕)布。
刘备本是枭雄,程昱和郭嘉都有劝曹操趁机除掉刘备,以免留为后患,而曹操不同意,他认为在许都新建的时期,善待曾经的敌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名声,获得拥戴。
对于曹操来说,刘备是一面旗帜,一块招牌。可用于对其他与自己敌对的势力的宣传我,曹操为了平定天下,可以不计前嫌!
陈志《武帝纪》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刘)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赵融,这位凉州人,早在中平五年(188年),与曹操一同担任西园军校尉,在乱世中,他归附曹操,担任荡寇将军(表面上与曹操同为将军,本质上还是算归附曹操的),而另外一位前西园军校尉淳于琼则是效忠于袁绍。
有拥护就会有敌对。在曹操入主朝政之初,太尉杨彪就对曹操表现出不满,曹操则罢免杨彪了事,次年,还欲置杨彪于死地(详见下一节)。甚至于,有个名叫赵彦的议郎,因为经常指点刘协为政之道,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范书《皇后纪下》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刘协)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刘协的丈人,辅国将军伏完见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甚至染指宫内(如枣祗任羽林监事,亲信占据尚书台等),他为了避嫌,干脆放弃了军职,选择了闲职养老。
范书《皇后纪下》建安元年(196年),拜(伏)完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
汉廷逐渐成了曹操个人意愿的舞台,也正是基于此,正在许都求官的祢衡对曹操表现出非常不满,甚至接着孔融推荐的机会去接近曹操,当众羞辱曹操,弄得孔融、曹操都十分尴尬。
曹操在这时为了顾全大局,只能选择了忍耐,最后把祢衡送给刘表了。
说完了官员任命这个话题,我们接着来说曹操的执政举措。
我在前文也反复提过东汉帝国自兴平元年(194年)以来,持续三年各地爆发旱灾、蝗灾,摆在曹操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饥荒。
例如曹操在得到兖州牧等封赏后,他向汉廷进贡谢恩的礼物是油柿、枣、山阳郡的梨子各两箱。这可真不是曹操小气,而是当时物资匮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要知道袁绍的士兵靠吃桑葚为生,袁术则是靠吃蒲蠃(蚌、蛤类)度日,至于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就只能人吃人了。
《太平御览·卷969》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山阳郡有美梨,谨上甘梨二箱。《卷971》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谨上椑、枣二箱。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