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贝加尔湖畔(5 / 6)

我的病毒分身 私有猫 3505 字 4个月前

高效的能源转化中心的,只是在细菌的膜上进行代谢,效率非常的不高。

而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

其本身具有DNA,在细胞分裂时会同时自我复制,与细胞本身的遗传信息其实不是在一起的。

但细菌不是真核细胞,体内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而能量代谢效率又是如此的低下。

其实关于线粒体与叶绿体这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奇怪细胞器有着这样一个猜想。

线粒体本来可能是一个肚子生活的细菌,只是被细胞胞吞进来后却没有被分解,而是巧合的利用自己的高效产能特性向细胞求饶而保住了性命,于是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如今的线粒体。

继续阅读!

线粒体跟叶绿体都有两层膜,极有可能内膜是线粒体自己的,外膜是吞它的细胞的外膜,那个细胞用外膜把线粒体包裹住,吞进肚子,但是没有把线粒体消化掉,于是他们就快乐的在一起了。

那么线粒体是如何做到高效产能的呢?

因为线粒体内膜有一种叫做嵴的结构,上面存在着一种质子泵,再加上ATP有关酶的催化作用而高效产生ATP能量。

“那么,我可不可以利用这个细菌自己造一个线粒体?”

肖夏感觉自己的眼睛亮了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真的有可能做到。

线粒体里面是由内膜构成折叠的嵴结构,而能量发动机就在其上,这是一种增加表面积,提升能量转化的结构。

“那么,我先在细菌内部弄一个小胞泡,做出类似的结构,创造更加有效的催化环境,在细菌体内弄出一个类似于线粒体的存在。”

肖夏想着想着就越发的兴奋,立马尝试了一下。

然而过了一会,现实狠狠的打脸了。

能量效率没啥提升的。

“这样不行啊!”肖夏思索着,想要提升其能量获取效率,目前来说要弄一个小胞泡形成类似于线粒体的存在,但实际操作有点麻烦,而且这个胞泡还容易溜车,一点都不好用。

肖夏感觉自己碰到了一堵墙,楞是过不去。

等等,如果直接将这个细菌变成一个超大号的线粒体呢?

自己完全可以将细菌内部进行分区隔离,分出一大块地,改成类似于线粒体内部的环境,重新编织出更加庞大的嵴。

如此便不会因为胞泡到处溜车而不好好产生能量,因为它们在细菌的内部都有固定的位置了。

那这样不就可以在维持细菌存活同时获得巨量的能量转换效率。

还有在细菌壁上开一个能够自由开关的大门,可以排出过多的一部分病毒,让它们去找其他宿主。

决定好了方向之后肖夏立马展开了编译。

由于细菌的DNA是暴露在外没有细胞核保护起来的拟核,是一道环状的DNA,更容易就能侵染。

这给了肖夏能够操作的空间。

首先排出细菌的完整DNA序列,然后删删改改,插入肖夏好不容易编译出来的DNA,最后经过DNA转录成RNA,再弄出蛋白质。

于是肖夏对新房的装修开始了,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就是中间因为病毒堆的有点多,占地方,让肖夏将不少病毒踢出去腾出空间来。

最后细菌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整体还是原来的长杆型,不过胖了一圈,毕竟细胞壁被加厚了,然后就是尾部三根呈品状分布的超级长的鞭毛,细菌周身俩侧的鞭毛没有那么长,不过倒挺粗的。

而变化最大的其实是内部,内部原来的拟核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