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舞女俑,精雕细绘了一位正欲轻歌曼舞的唐代舞女形象,头梳双髻,额描花钿,青黛柳眉下风眼低垂,朱唇含笑,表现了一位娴静恬美的“婉娩灵蛾”形象。
猪首人身俑,新疆地区出土大型生肖俑的墓葬,迄今仅此一例。也不同内地墓葬那样,集十二生肖俑于一墓,这种现象恐别有含义。此两件生肖俑,形象逼真,衣纹流畅,彩绘精致,别有一番情趣。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汉代。长18.5厘米、宽12.5厘米。1995年出土。此锦的纹样和文字,是根据东汉时期广泛流行的五行学说而设计的。锦面上织出的虎、鸟、避邪(神鹿)等动物,也与五行学说中关于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间观念相联系。另有四个排布成四方形的圆环纹,可能是星象图的象征。
绿地对树纹锦,叶绿色地,显大红、白和菊黄纹样。纹样呈横向排列,由两侧向中轴对称布置,残存了一侧的对羊、灯树、对鸡和小株花树等纹样。织锦纹样用色分两种色区:大红、白和菊黄。图案以灯树纹为主,树有台座,塔形枝叶,6只灯分三层布于树叶间。灯树台座两侧是对跪的大角羊,灯树梢和小株花树间有相对的鸡纹。是以上元灯节火树银花为题的图案花纹,这一风俗北朝已出现,到了隋唐时期更为流行。
宝相花纹月饼,以小麦粉为原料,模压成型,烘烤制成。呈圆形,为土黄色,表面花纹轮廓清晰。中心为圆圈,由两组联珠纹组成,并环绕有一周连瓣纹;外侧装饰似松针纹。月饼制作精致,花纹图案搭配的错落有致,造型新颖别致,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高超的面点制作技艺。
花式点心,以小麦粉为原料,经捏制或模压成型,再烘烤而成。种类有梅花型、菊花型、六瓣花型或对称的四瓣花型。制作极为精致,不论是捏制,还是模压均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准。尤其是梅花与菊花都是生长在祖国南方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其出现在古代吐鲁番居民的面点之中,这不仅说明当地人民在模仿植物造型上富有较高的技能,而且表明了新疆地区与祖国内地在经济文化上也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彩绘文具盒,抽拉式套盒。开口制作特别,不规则的插口,但将盒套推进后,恰好与盒体相吻合。色彩艳丽,盒体与盒套图案均采用满花的方式,画面布满花纹。其盒制作别具一格,不但纹饰绚丽多彩,而且造型独出心裁,即是实用品,又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工艺品。制作技术精巧,是件难得的工艺品。
双陆棋盘,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娱乐用家具之一。棋盘呈长方形,用象牙镶嵌两边对称月牙形门,左右有十二个花眼,棋盘平面分三个区域,带壶门底座。整个盘面镶嵌飞鸟和花卉图案,棋盘制作精致,巧妙的用镶嵌物划分棋盘界格,此设计大大丰富了工艺美术品的艺术表现力。
虎纹金牌,同墓出土8件。圆形,纹样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纹样。躯体反转呈圆形,头高昂,前爪抬至颌下,后爪至脑后,极富动感。
白玉透雕扶手椅,白玉质,透雕雕刻、打磨制作。形似扶手,雕刻出了与后背衔接的榫头。联帮间雕刻着菱格窗花纹,鹅脖颈部雕一盆花,花蕊伸出花瓣、且向前弯垂,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
三嘴白玉吊灯,白玉质。雕刻、打磨制作。灯嘴呈弧头的三角形,上面雕刻出长方形的灯蕊槽。三个灯嘴尾端相连,中间是十二瓣花的吊灯圆座。圆座中间有一圆形穿孔,可以串系吊绳。这一时期的陶灯多为一嘴平置使用。这件石灯三嘴,可以平放,可以吊置,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外壁刻有回历“492”年字样。
伏羲女娲图,为麻本,设色。彩绘人首蛇身,伏羲(男)、女娲(女)二人,以手搭肩相依,蛇尾相交。伏羲左手执矩(有墨斗),女娲右手执规。二人上方有以象征太阳的一周画圆圈的圆轮,尾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