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老辈的恩怨(2 / 3)

好,但她大不了以死相逼。

而是因为衙门里有张家元。

说起来老三房和老四房本是亲兄弟,原本关系应该最亲,李老太太更是张家元兄弟的亲伯娘。

可是,两家却并不来往,说起其中的恩怨那是由来已久。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提,其中两件大事却是两家失和的主因。

最开始是为着父母偏心的事。

时下人最看重嫡长,庄户人家虽没有庶出,但长子长孙的分量一点不必富贵人家少。

因此,三老太爷自小就比四老太爷受父母重视,不仅娶的媳妇比四老太爷好,就是分家时,三老太爷也分了八成。

当然,张家底子薄,说是八成其实也没多少,但对一辈子生活在乡下,眼界就盯着家里一亩三分地的四老太爷却不得了。

他快恨死了,这股恨意随着时间流逝,他越过生活反倒越发潦倒而愈加浓烈。

直到三老太爷娶了两房媳妇却得了一个儿子,自个又早死。而他当时时还活蹦乱跳的且生了张家元等五兄弟才总算心里舒服点。

后来,那年天下大乱,五姓村的人日子越发过不下去,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然让两房恩怨再次加深。

什么事?

李老太太和四老太爷好上了,四老太爷抛妻弃子去老三房过日子去了。

直到今日,李老太太都觉得她没做错。

毕竟乱世嘛,哪里都不太平。

她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年幼的继子,太平日子都有人欺负,何况乱世?

那是哪里都不太平。

这不,本来平常还只是听几句风凉话,她尽量忍忍大不了不出门也就是了。

到那时这招不管用。

因为就有人半夜上门强抢,能偷着东西也好,最好生米煮成熟饭,连人带家财被占了最好。

这让她往哪里躲去。

而且她还听到风声,说是村里有人看上了她家的家财,想着找人说和一下,上门来过日子。

对再找一个男人这事,李老太太没意见,本来她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为了过好日子头嫁就找了个鳏夫。

至于先前三老太爷去世,她为啥不再嫁反而留下来守着,那也不是她和三老太爷情比金坚,只是她心里明白,她再嫁就三回了,这世道再嫁大多数时候一回比一回低。

所以男人好找,日子过得好的男人却不好找。与其跟个破落户,吃不饱穿不暖还被旁人小看,那还不如维持原样。

至少张家这里,公婆男人都去世了,继子年龄小还得仰仗她过活,就算有个亲小叔子一家,哪有如何?平时见面都不吭声,两家跟断亲没两样。

只是如今情况特殊,由不得她不愿,但人选却不能等着外人挑。

到底再找的男人就算是上门的,既然合伙过日子那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到时万一惦记原来的家里怎么办?

或者更狠的再是个为了她家的家财,说是上门,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这可不是她小人之心,要知道为了口吃的,村里多的是争的跟乌鸡眼似的人家,连平时很多想好的人家都闹蹦了。

两人是什么时候凑到一起的,又是谁勾引谁,当时张家元等人就没弄明白,如今更是不想提了。

总之,事实就是,消息一经传出,本该引起轰动,不过那时各家各户都为了活命在想法子,谁管的了旁人的是是非非?

只苦了张家元兄弟和他们的老娘陈氏。

原本陈氏就是个性子软弱的人,被自家男人抛弃了,她感觉的天都塌了,再加上为了他们母子活命,她拼了命一样辛苦操劳,结果没几年也就早早去世。

得了,本就恨她的张家元兄弟更是恨她入骨,虽然李老太太觉得她委屈冤枉,但她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