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千秋万代事(2 / 3)

然是好事,值得她为他们高兴。

可这人一多……

——考取功名的人每次就录取那么多。

人多粥少,这岂不是预示着伯书的机会少了?

这可不妙啊!

张知劲看她不说话,不免扭头去看她,却见她坐立难安,两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心思还都在脸上摆着呢。

若别人见了这样的,可能会看不起她——觉得她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也可能义正言辞——觉得她不良善贤惠,自私自利……

相反,这些想法张知劲通通都没有,反而心里还有些说不清的嫉妒酸意涌起。

——对于一个从小孤苦无依长大的人,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跟外人起冲突时亲娘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向着他。

奈何……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越想越烦,不过也让张知劲从往事中回转过来,他摇摇头,仿若将往日那些不快都甩至脑后,快速道

“有件事要劳烦你!”

“啥?”

刘二女有些迷茫,终于舍得从忧心中抬起头。

“这次族学的事,伯父他们交给我全然处理了。其他的都好说,只是消息传开后,恐怕少不了向你打听信儿的人,这些人当然都得交给你应付。”

刘二女闻言,头一个念头就是头大想推辞,她害怕的话都说不好了

“这……俺不……”

声音低不可闻。

张知劲恍若未闻,继续交代

“不仅如此,还有伯父他们的打算也得借机传出去。”

按照张家元他们的意思,既是族学,同族之人自然皆可来上学。

只是,家里毕竟刚刚起势,到底势单力薄了些,那些孩子们所需的笔墨纸砚就得各家自个准备了。

二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若孩子们到底不是读书的料,那倒不必硬逼着他们读书。

是以随时可以退学,但只要退学就不能再进。而且最多念到十五岁,若不能有所作为,那只能退学回家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从来读书都不是简单的事。

——不仅自己有那份才情能力,最主要还是家里负担的起。

偏偏从古到今,百姓们过得太艰难了,负担不起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

要不然村里人也不会对仅有的几个识字之人那么给面子了。

无疑,比起他人来,年少丧父颇多坎坷的张伯书是幸运的,也是有后福的。

刘二女恍然大悟,放心的同时又有些怅然。

“二女!我给你取个大名如何?”

张知劲心中一动,忽得发声。

“啊?”

刘二女懵了,不明白他怎么想的怎么转了这么个大圈。

不过……取个大名倒是好事。

现今这年月,乡下人过日子多的是随便取个小名糟名叫着就不错的,大名真没几个有。

看刘二女没反对,张知劲越来越兴奋,兴致勃勃的念叨

“嗯……你属狗。狗最护家,忠贞不二。不如就叫守娘吧!明儿正好一并传出去。”

刘守娘!

刘二女默默的重复了几遍,忽略掉那点猛然间改名的别扭,还挺不错。

张知劲得意了,伸出手来抓住刘二女的手。

“天色不早了,咱们歇下吧!”

刘二女羞红了脸,不敢看他。

“还……没收拾呢,你先……洗……”

哎呀!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说的什么呀,简直此地无银三百两。

刘二女飞快的拾起碗筷跑了。

张知劲看的哈哈大笑。

复又想起今儿的事又是一乐。

又寻思眼看自家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