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也奇怪了,明明以前宋氏不是这样没眼色、张扬的人啊?
看来这又是一个为了儿子疯魔的人。
一个人儿说话也挺累的,宋氏终于后知后觉住口了。
这话自然没说起来。
张知劲到来时,屋里就是这么个景象。
刘二女被叫出来,张知劲看院子无人,飞快的轻声交代
“一会儿什么话也别说。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后我再给你解说。”
末了,又承诺
“我不会害你的。”
说完,率先推门儿进去。
刘二女被他说的一愣,回过神儿来赶紧跟上去。
一进屋,饶是刘二女有准备,也不经吓了一大跳,只见家中的。几个直系长辈都在。
“好了,人儿都来齐了。”
张家善见大哥二哥不准备说话,他便领了这头儿。
刘二女眼看公公说话了,不由得有些进退不得——不知道是继续行礼还是直接退到一边儿。
也没人给个指点。
不过,这样的场合,她一直戳在人群中间也不是事儿。
她脑中思绪纷乱,想法万千,但身体早一步先有了主意——按规矩行完礼,这才退下。
毕竟礼多人不怪。
张家善果然满意,他暗自点点头。
——他是故意的。
时间在紧,也不会没有让刘二女行礼的时间。
虽然刘二女做的生疏,反应也慢。但到底应有的礼节,她都做到了。
这就不错了。
当下,他就将今天发生的事儿,连张知劲的祈求都说了。
果然,听完他的话,张陈氏第一个赞同。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儿饼,瞌睡有人递枕头——心想事成啊。
不赶紧赞同,难道还反对?
又不是傻。
张赵氏无所谓,又不是他的儿子。只是因为张家次赞同,她当然夫唱妇随。
与她们‘别有用心’相比,张申氏真心多了。
她毕竟与刘二女来往一场,彼此间相处的又不错。从眼下来说,张知劲也是难得的良人,她自然为刘二女真心高兴。
只剩下张杨氏,她快气炸了。
要知道虽然张知青一家过继了,但那只是理法上,血缘上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
当婆婆的没几个愿意儿媳妇儿改嫁。
何况,她与刘二女早有仇怨,她岂能眼睁睁的看着仇人发达,过好日子去。
反正彼此间早有仇,当然不在乎多这一回还是少这一回,把人拉下来是才是正经。
至于俩人儿握手言和?就是刘二女愿意,以张杨氏的小人之心,也不相信刘二女真的大度。
当即她便跳出来反对
“这怎么行?先不说自来一女不侍二夫。就说伯书,他已经没爹,够可怜了。难道还要没娘?这让他以后可怎么活?”
张家元能从县衙混出头,那就是个沉得住气的,偏偏叫他遇见了张杨氏。
一听她说话,本来反对张知劲娶刘二女的心立刻没了,头一个当场反驳
“你住嘴!不会说话就别说。什么一女不侍二夫,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连当今都鼓励寡妇再嫁,你比当今还金口玉言呢?”
他到也没胡说,当今永定帝登基后的确发布过这方面的昭令。
其实不光本朝,往前的朝代也发布过。
可能有人会奇怪,这时的女子不是讲究守贞?张杨氏说的没错啊。
可是别忘了一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
——若是王朝中期强盛时,人们吃得饱穿的暖了,自然会追求身外之物。
或者你出身富贵,婆家也不会养不起一个守寡的媳妇儿。这样的既有人给自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