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张知少相亲(2 / 3)

所以根本不用耽误多少时间。一晚上足够她琢磨出匹配的人家了。

到张家后对是张老五主导的此事,她没觉得奇怪。

张家五房的事在附近村子都传遍了,她这走街串巷的三姑六婆比旁人知道的只有更多。

要她说张杨氏那样吃里扒外的女人也就是遇到张家这种厚道人家,换个刻薄点的试试?

当然,她也是女人,她也理解女人的心思。甚至她也见过知道不少私下补贴娘家的,但也没向张杨氏那样过分啊。

那已经不是补贴,那是把张家的东西都搬杨家了。

张家碰上张杨氏这种媳妇也是倒了血霉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怨不着别人,谁让张老五好色呢?

当年张老五夫妻的煤就是她娘做的。

她娘做了一辈子的煤,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当时就不看好这对儿。也是可怜张老五他娘还好心相劝来着,那知张老五铁了心的闹腾。

唉!张老五若老老实实听母兄的话,也不会是现在这种光景。

看来老祖宗留下来的那句‘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话是对的。

就是不知道张老五记住教训没?

高媒婆一边想着,一边不经思索将能结亲的人选都详细的说了。

都是能门当户对的女孩儿。

至于张贵英?

一是张知少为长安规矩得先办他的事。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时没有合适的。

她想挑个好的,殊不知别人也是如此想的。那些她能看上的人家,只会往上看往好的挑,真没几个低头看她的。

那就先办老三的。

张老五一锤定音。

他这回记住教训了,相儿媳妇时知道看重人品了。家里有一个蠢媳妇儿就够了,再多真是没法过了。

可惜他挑好的人张知少不满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张知少这种小伙儿,只恨不得日后的媳妇是个绝世大美女才好。

当然家世再好点那就更好了。

但是那只是美好的想法,至少他相看的几个女子最多只是清秀。

他嫌人家长得不美,不愿意就算了还对人挑三拣四的。

高媒婆都想摞担子不干了。

太难伺候了,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还以为自己是个香馍馍呢?

还非美女不娶?

自古民间出美女这句话不错,要不然前朝怎么有好几次在平民百姓间选美进宫?

但你也得看看自己,就是有美女能轮得到你捡?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千里姻缘一线牵’,就在张老五也不耐烦,想着在各人选中挑一个最好的硬做一回主时,刘二女以后的三妯娌出现了。

还记得张知少放驴的事嘛?

张知少的烟缘就是从驴身上牵来的——

当时张申氏领着孙子金宝回老家来住,张家元没将驴带车带走,他为了显摆,便死皮赖脸的求了张申氏要为她放驴。

那时张金宝还没受伤,两家还没明着起矛盾,张申氏只能不情愿的答应了。

结果这驴果然没有白放。

他骑着驴来回在街上显摆时就有有心人看上了。

这位有心人姓孙,小字月月,今年十六岁。

她家里有田有房,父兄又有一门泥瓦匠的手艺,所以在孙家店也是数的着的人家。

而她本人,因她家就她一个女儿,又长的粉雕玉琢的,深受家里上下的喜爱。

她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苦,是个十指一点没沾阳春水的有福女。

孙月月算是她家的另类。

她的父母兄弟长得都丑,就她长得漂亮,还不是一般的好看。

为这,那起子长舌妇没少嘀咕她的身世有问题。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