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氏心里高兴疯了,有人背黑锅了。
她面上却装着不高兴的推给他“谁问谁安排。”
张老五不知是计,还自以为成功了,沉吟半晌,好心好意的道“那就别去了,小孩子去庙里不好。
就这么办吧,女的今天就赶紧把面发出来,明早蒸好了上午咱就去。男的看看香烛啥的可够,缺了赶紧买好。
行了,都散了吧。”
几个小辈一起领命,其他人都先走了,刘二女却有些磨磨蹭蹭。
她心里有些不安,再看两眼婆婆,只见张杨氏面色发白,大大的两个黑眼圈,两眼直掉泪,一个哈欠一个哈欠的打着,看着像真的,真看不出来什么呀。
可能是我想多了吧?
她摇摇头最后一个出去了,自然没看到身后张杨氏嘴角边那一抹奸笑。
刘二女出来后便被宋氏拉着去发面了。
这也是九曲县的习俗,可能因为穷出门不容易,他们敬神敬祖宗便习惯因地制宜。
比起别处还能用点心啥的,这边习惯蒸馍馍或烙饼(馍馍只比鸡蛋大一点,饼只有巴掌大)。
这是办正事的,如此就很考验妇人们的手艺了。
刘二女、宋氏一番忙碌自不必细提。
只说次日辰时末,刘二女再三交代了张伯书待家里不要出门,便跟着出发了。
因为这庙离家只三里地,就在村中,一行人便走着去。
爬到山上,一座四合院样的庙立在山顶。
这座庙属于村里,庙祝也是村人兼任,又不是初一十五,所以也没人迎出来,他们把只是关着没锁的庙门打开,一行人便安步安骤的忙活开了。
刘二女又不安了。
看着还在慢腾腾摇签的张杨氏母女,她心里的烦躁一阵比一阵大的往上涌。
不行,她得回去看看。
刘二女便准备偷溜,不是她非得做小人行径,她就怕她光明正大的说走,张杨氏不准不说还得拍喧她一番。
那知张杨氏像是脑后长了眼一般,她才刚走到门口,张杨氏已跳起来问“老二媳妇你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