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道杨发一家跑了后,张杨氏就大病了一场。
张老五父子本来恨不得她去死,但‘儿不嫌母丑’,张杨氏再怎么不好也是张知壮兄弟的亲娘,是张老五结发三十年的妻子,他们还没那么心硬。
所以,一看她病了心就软了。
而且自杨家大闹之后,张杨氏挺老实可怜的。且在欺骗杨发上面,张杨氏是出了力的(父子三人给了张杨氏假消息),这恨慢慢的就散了,只留一点怨气。
等知道杨发一家跑了之后,这点怨气也没了,还生出心虚来。
他们并不知道杨发与杨贵华和孙家的一段公案——
那日杨发父子抓住了张贵华派的家丁。
他们已经一脑门子官司了,没心事处理几个家丁,又不想杀人把事闹大,只能狠揍了一顿放回去了。
杨贵华听了家丁回报虽心疼没了那么多家私,但马上却连收买带威胁的把身边几个知情人封住了口。
后来,杨发越想越气拐到县城放火烧了铺子后,杨贵华猜到是亲爹所为更不敢露一点口风了。
孙家是有钱有人,但他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至今都没找到凶手。
所以人都以为杨发因为还不了钱才无奈跑的。
时下人讲究‘出村不如守村’,若不是实在无可奈何没有人愿意闯荡异乡。
毕竟外面不好混,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甚至客死异乡。
所以才有‘叶落归根’这个词。
杨发一家罪不至此。
愧疚的张老五父子三人不由得对张杨氏诸多忍让,谁知她得理不饶人,竟敢蹬鼻子上脸。
张老五沉着脸,放上烟丝一口气吸了三四袋烟,总算气消了一些,讥笑道“干菜怎么了?想当年你娘家干菜都吃不上呢。”
时下,能种的粮蔬种类的确挺多,但因为各种原因粮食产的少的可怜。
且很多人都没地,只能雇佣。
很多人家一年到头忙活,连口稀粥都喝不饱。
而菜就更金贵了,一般只有夏秋两季才有新鲜菜吃(暖棚虽早就有了,但在普通人间并不适用。)
他们冬天吃储存的白菜萝卜,春天吃秋天晒得干菜。
只是干菜也是有数的,好多穷人家只能吃野菜。
野菜也有好懒之分,懒得又苦又烧心,一吃满嘴苦味,半辈子都消不了。
张杨氏噎住了。
张老五趁机拿着烟袋跑了。
窑洞里,刘二女请老娘,哥嫂上炕坐着。
刘王氏和石舅妈都坐了,刘东却抱着张伯书亲香,并道“你们坐你们的,让我们爷们自己一边待着去。”
石舅妈斜了他一眼。
刘二女倒上两碗开水,石舅妈拉着她坐下,焦急的道“别忙活了,我们不渴,咱们说说话。”
刘二女正有话要说呢,忙担忧的道“我正想问呢,娘怎么来了?还有嫂子怎么也来了?是坐车还是走山路?嫂子可好?孩子没事吧?”
石舅妈拍了一下大腿,轻呼道“没事,还不是担心你。你们这儿坐车就得走干河沟,那河滩都是石头,还不够蹲蹲呢。”
刘王氏将带的东西指出来干菜有两小袋,有干豆角、干萝卜条、干倭瓜条、红薯干。
一篮子绿油油的青菜。
四五斤小米。
两包点心及四五个大黄梨。
刘二女看的眼热,忍不住埋怨道“娘也真是的,来就算了带这么多东西干嘛?”
刘王氏轻锤了她背一下,反问道“我这是为了谁?还不是想着多拿一点,你婆婆也不好意思全都收了,总得给你留点?
再不济她只要下到锅里,你们娘俩也能吃两口,那知全不用。
其他也就罢了,这点心和梨是准备给你清明节上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