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好一助(1 / 3)

a

“, b, 白。 r ……”

不管张少白怎么想,领导已经选定他作为合并的人选,他没有了说不得权利,唯一能做的是提要求。

他的要求是成为合并诊室的唯一领导,陈致没多想答应了他。

所以第二天一早,他出现在他的诊室,对着那几名欧洲人属下打招呼。

那几名欧洲人,除了一名黑人,其余的都是白人。

两名英兰人,一名高卢人,还有一名瑞顶人,其余的都是他们各自带着的小护士。

张少白这边只有他一个,没办法,能说英语的只有他,派过来了也不能交流,所以他虽然在名义是领导,可其实除了他自己,他谁也指挥不了。

所以,他打招呼的时候,他的属下们站在底下看着他,眼里带着一丝不信任和疏离,看起来都没把他当一回事儿。

张少白不介意,因为他是来工作的。

不论是祖父打小对他的言传身教、还是父亲对他的以身作则,都告诉他一件事领导的威信要在工作建立,这一点光靠讲话永远没办法做到。

工作开始,张少白作为领导,当然是先主持分派工作的,然后观察属下们的水平情况。

两名英兰人一个叫做詹姆斯,一个叫做汤姆逊,詹姆斯是白人,汤姆逊是那名唯一的黑人。

高卢人叫做阿尔贝,一脸胡子。

瑞定人个子高高的,叫做安德森,戴着厚厚的眼镜。

看了一会儿,张少白已经看出来了,他们四个人的水平普遍不错,尤其那个瑞定人,手法非常细致,是一把好手。

欧米方面的医疗水平较高,对于医生的培训也很严,因此在医生个人素质这方面,国内真的没法。

这不是说国内没有好医生,想凌冉和王嘉怡这样的好医生,国内并不少。

这里主要说的是一个普遍性的状况,在国外一名医生要从医学院毕业并通过实习拿到医执,非常非常难,而且还要花很多钱,所以也导致了医生的素质普遍较高。

而国内,大大小小的医科学院很多,教学水平也良莠不齐,很多医生随便在学校里混个几年,毕业出来当医生了,他们有些人甚至是仅凭几张药方在治病的,根本不应该拿到医执。

从这一点来说,这四个欧洲人显然都是水平足够的。

看了一个午,张少白也留意到,欧洲人和米国人在“浪费”方面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并不节省耗材,如在酒精的使用,他们习惯性在任何操作前都使用一下。

有时候明明之前已经弄过了,可是因为一些别的情况耽搁了几秒后,他们会下意识的再来一遍。

这样的习惯想要改变,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不过这的确是浪费,尤其在物资短缺的时候,这点浪费其实也是很要命的。

“,b,茄子!”

“不是茄子,是钳子,七一岩……钳,好吗?”

虽然这几年在大夏混的那些外国人都不怎么靠谱,可是医疗派遣队这些医生的工作态度却堪称诚恳,忙碌了起来,一个个都不停的。

两名英兰人对张少白的态度不怎么好,毕竟昨天闹得最凶的是他们的领导,而瑞定人有点不苟言笑,所以这两边和张少白一点交流都没有。

反倒是那个大胡子高卢人,可能是民族属性较重,人很热情开朗,倒是能抽空和张少白说几句。

不过他也没把张少白当领导看,反而有点当成了助手的感觉,时不时让张少白帮忙递东西,还不忘拽两句从张少白身学到的大夏语。

张少白也没什么架子,只要对方需要,他随时帮忙打下手,对于手术一些不符合他心意的地方,也不会多嘴,反正是亲民。

“钳子,钳子……哈,有趣的大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