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距离的要求格外严格,只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靠的很近,对的很齐,才有较大能源效率提升。有效的传输距离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也就是说,给手机充电的时候必须要将手机固定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稍微拿远一点,充电就会很慢。
杨晨显然不仅仅满足于此,最好的充电方式是在客厅或书房放个无线充电板,手机在房间任何位置都可以充电。
视线离开笔记本电脑,杨晨起身来到书架旁,在无线电专区和电子领域寻找相关书籍。除了电磁感应耦合式,无线充电还有两种方式,磁耦合谐振式和微波辐射式。
磁耦合谐振式有效传输距离在几厘米到几米之间,传输距离较远,缺点是谐振频率不易把握。微波辐射式传输距离在几米到几千米,缺点是对天线设计的要求极高。国内外微波辐射式和磁耦合谐振式没有取得很大进展,所取得的成就都比不上杨晨研究的电磁感应耦合式。
杨晨知道,电磁感应耦合式只不过是一种过渡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可能要过渡到另外两种方式。既然迟早要经历这一步,杨晨当即下定决心,潜心研究磁耦合谐振式。
有了方向和目标,杨晨的精神劲头立刻上来了。伸了个懒腰,在笔记本中空白文档上写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的相关研究。
不知不觉到了吃饭时间,杨晨去食堂匆匆吃了一点饭,然后返回图书馆,寻找关于磁耦合谐振式方面的技术研究。
第二天,杨晨早早去了图书馆,大概早十点时,杨晨接到李校长打过来的电话。
“杨晨,后天,也就是星期三,有一个关于无线电技术研究的研讨会议,在苏达市举行。上面点名要你过去参加,你有时间吗?”
研讨会议?杨晨微微一愣,这种研讨会议让自己参加?倒是受宠若惊,至于说没有时间,那肯定是笑话。能参加是莫大的荣誉,就算没有时间,肯定能挤出时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