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人口普查(3 / 4)

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像太后何莲当年就是这样选入宫里的。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岁老人,下到6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

因为东汉重视人口管理,所以人口数量比之前增长不少,桓帝永寿三年有口56486856,是史籍记载的东汉最高人口记录。

虽然经过了几年的黄巾暴乱、诸侯之间的战争和大规模的瘟疫,但人口基数在那里,同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隐瞒人口,熊晨飞现在粗略估算,大概整个大汉的总人口还是在四千万左右。

人口普查完毕后,有一个新问题产生了。

◆◆◆◆◆◆

熊晨飞就发现凭空多出了许多没有田地亟待龙之团给他们分配田地的人口。

熊晨飞让人仔细盘问,方才得知,这都是世家大族为了减轻自己负担,放出来的一些奴仆和佃农。

几个月前,熊晨飞扫平了盱眙的赵家和江乘的高家世家叛军后,挟此大胜,理直气壮地把剩下那些世家大族非法占据未曾造册的田地全都收了上来。

这些世家大族蓄养了很多奴仆和甘愿卖身的佃农,收留隐匿的人口实在太多,而多余的田地被熊晨飞非常理直气壮地拿走了,这样一来,世家大族们就发现,之前那些不甘心卖身屈服他们的佃户从龙之团那里分得的田地,比自家的人均田亩还要多些,甚至还要好些…

在熊晨飞执政之前,世家大族都逃避田赋、商税,但因为熊晨飞的铁腕镇压,残余的世家大族虽然是叛乱世家大族的十余倍,却都被几十万龙之团的铁血给慑服了。

他们不敢再重蹈覆辙,乖乖地答应缴纳一亩二斗的田赋,这跟自耕农缴纳的田赋是一样的这一亩两斗的田赋便加在那些佃农头上,本来一亩地收成大概能有四十斗,多交两斗也没有什么所谓。

但现在可以交给佃农耕种的田亩短缺了,耕种得少了,世家地主又要多的分成,搞得那些佃农都在拿自己的处境跟外面自由得只用缴纳一亩地两斗粮食的自耕农相比,心里非常不平衡现在这世道变了,

徭役又跟赋税有些牵连,因为熊晨飞一心想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熊晨飞却忘了轻徭薄赋应该适用于天下平定之后的恢复发展期,而不是现在的战乱时期,战乱时期就要疯狂地积蓄起战争资源,先把天下迅速平定了,再去考虑休养生息的问题。

幸亏熊晨飞有好几个有战略眼光的谋士,贾诩、徐庶跟熊晨飞提起这个问题,说轻徭薄赋的政策并不适用于现在这个乱世他们都建议熊晨飞,不能一下子减免所有的人头税,要逐步地减免。

◆◆◆◆◆◆

贾诩说得最为坦白道“大帅,您一下子减免这么多,再大恩情一下子落在下面的民众头上,他们也只是感恩您一次,您若隔上几年减免一点,隔上几年减免一点,到平定天下之时完成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目的,那样岂不更好。民众对您的感恩是持续不断的,那样的民心才稳固。”

熊晨飞深表同意,他了解人性。就是掏心掏肺为某个人牺牲掉自己全部,他也只能感恩你一次,甚至过后就忘。

若是细水长流一点点地对他好,而且保持着若是你不听话我就不对你好的态势,对方才会懂得感恩,才会时时感恩。

但问题是熊晨飞已经宣布免去一切算赋人头税了,现在的九江郡广陵郡民众都心知肚明,如果朝令夕改,必定损伤他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威望和民心。

熊晨飞稍微想了一下,便想出一个很巧妙的方法,那就是摊丁入亩。把之前的一切徭役、兵役、其他杂税都折算到田赋里面,折合成一亩二斗,此后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