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连串道理后,熊槐饱含期待的对群臣道“诸卿,私德以及公义,孰轻孰重,不可不察。庄子曾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并非没有缘故。寡人希望的是,楚国之中,多有子路这样的上德不德的人以及行为,而无有子贡这样的下德不失德的行径。
愿诸卿与寡人共勉。”
话音一落,群臣愣了愣后,立即拜道“愿听大王教诲。”
此时,乔君一听楚王不仅不接受他的捐献,而且说他捐献家产的行为,乃是下德无德的行径,顿时心中大急。
楚王不接受的他的贿赂,那么不久后的将来,还会答应的他的请求吗?
想起封地的现状,乔君不由身一冷。
身为封君,不仅享有治下的管辖权,同样也肩负着为楚国守土的责任,现在各国已经在洛邑会盟,联军来袭在即,而楚国的打算,分明是想放弃淮北,退守淮水。
如此一来,他所在乔地,必然会沦陷。而他在封地的家小,运气好则会当场战死,运气不好则会沦为奴隶,举族沦落这种下场,乔君心中无法接受。更令乔君无法接受的是,若是他举族部死在淮北,那他拼死抵抗各国,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趁各国联军还未南下,就弃地逃亡,按楚国法律,封君不战而逃,这比军覆没的罪责还重,乃这是夺爵灭族的大罪。
可若是不跑,率众死守蕲城,那么族中子弟能跑出去多少呢?
更重要的是,乔地士卒死伤惨重,实力大减,即便楚王看在他尽忠职守的份上,保留乔君封号,并且未来夺回乔地后,将乔地归还给乔君一脉。
乔君也担心自己这一脉的子弟无法守住乔地,导致乔地被其他贵族所侵吞。
这种封地被其他贵族侵吞的事情,在楚国并不少见,而且时有发生,尤其是那些在朝中掌握大权的公室贵族,对那些势力衰弱,或者出现过错的封君,一向都是情有独钟。一定会想方设法进行欺压,然后将这些封君的封地部据为己有。
年代久远的不说,就说当年吴起之乱,楚肃王新即位之时,楚国一下子被灭族了七十多家贵族。难道吴起那一扑,真的有七十多家丧心病狂的贵族,手中箭矢不仅射穿了吴起,还射中楚悼王的遗体?
显然并不是,这不过是借口罢了。
楚国的那一场内乱,除了最大的受益者以及最大的受害者楚肃王,还有许多大臣从中牟利,乘机狠狠的大赚了一笔,将许多封君的封地都据为己有。
甚至,更有甚者,朝中大臣还会不通过楚王,就直接对其他封君下手,侵吞封地的···
乔君一想起楚国每次出现动乱之时,当楚王无法掌控朝政之时,楚国贵族间的血腥杀戮,顿时打了一个冷颤。
楚王还得找个由头,站在道义的最高点,而朝中的那些大臣,心狠起来,简直不要脸。
想到这,乔君立即思索起来,如何才能在自己死后,在乔君一脉实力大减之下,保住乔地不为其他贵族所吞呢!
思前想后,乔君还是觉得楚国之中,有能力替乔君能保住乔地,且不贪图乔地的人,大概也只有楚王一人了。
只是在楚王不接受贿赂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楚王亲自出面保住乔君一脉的乔地呢?
乔君突然想起那个出现巨大错误的秋君来,顿时眼前一亮。
想着,乔君心中凌然,露出激动之色,再拜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面色一沉,立即问道“贤卿何出此言。”
乔君应道“大王,臣不能理解大王心意,以至于出此糊涂之言,几近祸乱国家公义,这便是臣的大罪。”
熊槐摇头道“贤卿误会寡人了。方才贤卿的的捐款之言,乃是出于忠心,即便有所思虑不周,也是出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