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农业普查卫星(3 / 4)

帝国重器 周硕 4472 字 2020-06-17

低头沉思了起来。

“你们要从新科晶圆厂定制一批芯片?200直径的晶圆,150的单片芯片肯定没问题,180具体能不能做出来,我们需要研究一下。“

胡文海说完,忽然笑着弹了弹这份文件,意味深长的说道“如果我没猜错,这种芯片还需要做抗辐射的加固处理吧?它工作的环境,应该不是在地球上。”

“嗨,真人不说假话。”李绪干脆的点了点头“胡总果然是个明白人,我们打算把它用在卫星上。您手里还有从索尼得到的d技术,就一并授权给我们吧?“

胡文海“哦――”了一声,拍了拍脑袋,这才想起了自己还有从索滔天那抠出来的d技术。

目前d技术经过新科和江光总厂的联合研发,攻克了索尼d关键技术中的微小镜片技术,使中国的d技术水平距离后世普遍应用的d技术仅仅落后了一代,完全可以进行实际应用了。

这样一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大量采用卫星侦察技术的背景下,航天系统想到要研发数字传输农业普查卫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数字传输农业普查卫星别看它好像很高科技,所以价格一定很贵、效果一定很好。事情并非如此,对于航天系统来说,研发数字星最迫切和显著的需求,实际上是――省钱。

对,就是省钱。在数字传输农业普查卫星投入应用之前,中国的农业普查卫星采用的都是胶卷返回式的普查卫星。将地面光学图像用胶卷拍摄下来,然后发射上去的卫星再返回地球,由此获得卫星拍摄的图像。

这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每次有农业普查需求,都得现打一发火箭上天不可。而实际情况更糟糕,因为卫星不是你说打,说打就能打的。航天发射是有着严格计划流程的。这样一来,任务弹性和实时性基本就不用提了。

更要命的是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返回舱如果质量不过硬摔在地上碎了,胶卷被不知道情况的牧民捡回家修厕所这样的事情都发生过。而更完蛋的是掉在海里,那就连胶卷的影子都看不到,唯一得到的就是声纳里那“咕咚”一声响,真正是打了水漂。

航天系统本身的军事背景,让他很多系统和能力,和二炮都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像农业普查卫星,早前往往都是直接从二炮拉过来的东风五号重新刷了遍漆而已。遇上局势紧张需要密集发射的时候,国家连核威慑能力都要严重受到影响。

如果能够用数字传输星来实现农业普查,这个优势就太大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颗卫星不需要返回地球,在它的全使用寿命周期中,随时随地向地面传输它获得的地面图像。

光是因此节省的胶卷返回舱和刷漆的东风五号,就已经完全值回票价。何况因此增强的战略预警能力和外层空间侦察能力,更加不是光算经济账能体现的。

随着新科晶圆厂突破了200晶圆制备技术,同时芯片制程也顺利的突破到亚微米级别,数字传输的农业返回卫星技术已经是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自然就是航工部如此要结好胡文海的原因了。数字传输星诚然是好东西,可研发投入的资源也是海量的。航工部航天系统穷的都要二炮抠牙缝了,上哪找能启动一项航天计划需要的资金去。

航工部航天系统的一帮技术宅想破了脑袋,始终无法为数字传输农业普查卫星找到一个盈利的模式。毕竟如果光是省钱,其实国家现在有更省钱的办法。反正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国内那么多国防项目都削减了,难道还差一个农业普查卫星吗?

不打卫星,自然是最省钱的。而航工部要说服国家批准和投入,就得说明自己的这个项目虽然需要国家投资,但我们过后是能赚钱的!

光省钱不行,在这个年代,你必须得会赚钱!而胡文海之前对航发系统的那一番表现落在航天系统诸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