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远远不如当年差点灭了他们的关宁军,也就是一般明军的水平,徐诗铭很有信心将其一举击败。
而杨一鹏也打出了自信,这些白莲教叛匪还是老样子,乌合之众罢了,虽然兵力很多,但都是纸老虎,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将其歼灭,只要能以一己之力歼灭白莲教,丢失凤阳的罪责也可以将功补过了。
所以杨一鹏便不打算继续纠缠,第二日便全军压上,打算一鼓作气,将对面的叛匪歼灭。
徐诗铭这边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虽然杨一鹏率领的明军实力一般,但比她麾下的教军单兵战力还是要强不少的,于是便采取结多层军阵的做法,用那些实力一般的炮灰消耗他们的体力,等到关键时刻,体力充沛的精锐兵马杀入阵中,一举破阵。
战斗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火器装备率都不算高,杨一鹏来的匆忙,火炮基本都没带,火铳兵的数量也不算多,徐诗铭麾下也只有一些火铳兵,所以基本上都是硬碰硬的肉搏战。
激战从早晨开始,打到中午时分,明军已经击穿了教军三重防线,此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但杨一鹏却没有下令休息,反而要求他们继续进攻,一鼓作气击穿敌人最后两道防线。
结果,等待他们是徐诗铭的三万精锐,负责进攻的明军体力本就不行了,又迎来了白莲教三万精锐的迅猛反击,被打的节节败退,杨一鹏一看就急了,再这么下去,主阵一旦被突破,这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好局面就这么葬送了。
杨一鹏也豁出去了,负责护卫他的五千督标营,除了留下五百人继续护卫,其余的兵马全部压上去,支援主阵,保证主阵不被突破。
结果,杨一鹏这一番操作正中徐诗铭下怀,被作为预备队的三千骑兵外加近万步兵,直接从侧翼杀出去,直扑杨一鹏的中军位置。
杨一鹏万万没想到,这些教军居然还有后备力量,一万多人朝着自己杀过来,身边只有五百多人,虽然都碎督标精锐,但对方明显也不是善茬,那四千多督标已经杀入战团,短时间内根本撤不回来,而且撤回来了主阵必然崩溃。
现在摆在杨一鹏面前的有三条路,直接投降,掉头就跑,或者主动迎战。
思虑一番,杨一鹏选择了主动迎战,投降或者逃跑的话,自己兴许能活,但名声可就臭了,身在湖广的家人也会被连累,战死沙场,才能保全名声和家人。
于是,就不同刘宇烈当初的选择一样,杨一鹏扬起宝剑,大喝一声“将士们,随本督杀贼!”
而后,义无反顾的冲向教军,杨一鹏和跟随而来的数百明军,很快就被上万人的教军淹没,所有的白莲教徒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与明军展开殊死拼杀,人人都想取杨一鹏这个大官的首级。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战斗逐渐平息下来,这一片战场上,再也看不到一个站着的明军,杨一鹏连同五百督标,全员战死。
杨一鹏的死,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主阵的明军一直都在苦苦支撑,现在统帅战死,他们更是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意志了。
这些明军中,一部分选择放下武器投降,一部分如同鸟兽一般四散而逃,只有寥寥三四千人选择继续奋战,但他们的抵抗终究是徒劳的,在十几万教军的轮番进攻下,不到两个时辰,他们便被全部消灭了。
这一番大战下来,杨一鹏率领的五万明军损失殆尽,只有不足万人跑掉,其余的不是被俘虏就是被斩杀,对于白莲教来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不但军心振奋,包括徐诗铭在内的白莲教高层,都对战胜范景文,而后夺取南京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一早,徐诗铭再度下令,抽调五万兵马,向北边十多里里的宿州城展开进攻。
这次进攻行动异常顺利,杨一鹏为了跟白莲教的决战,早就把宿州城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