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火炮,从各个方向,对攻上大军展开打击。
在呛人的硝烟中,汉红旗的炮手们,不断地装弹,射击,清洗炮膛,再装弹,循环往复,将炮弹不断地投射到天策军的头顶上。
不得不说,皇太极是个有魄力的人,见识到火炮在战场上巨大的威力之后,便投入大量资源打造火炮,同时对训练炮手也没有落下。
按照他的意思,原本是打算训练两黄旗的旗丁,让他们来充任炮手的,毕竟这等大杀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好。
但训练的效果却不怎么好,花费两倍于汉人的时间训练,结果效果反倒还不如,皇太极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继续由耿仲明的汉红旗使用大炮。
耿仲明本就带过去了不少炮手,而且都是经过大量战斗的,虽然比不上天策军的炮手,但经过大量的训练,其实力远远超过普通明军的炮兵。
山顶上的红夷大炮,也在不断地通过转盘调整攻击角度,寻找偏厢车这样价值更高的目标。
长岭山顶峰上的红衣大炮,几乎是没有任何停歇的开火,就像根本不用担心炸膛一样。
事实上,他们确实不担心炸膛,主要还是得益于现在是冬季。
火炮,无非就是把火药中蕴含的能量,传递到炮弹之上,然后炮弹从炮口飞出,以巨大的动能杀伤敌人,但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的热能释放,一部分随着硝烟喷射出去了,而另外一部分则留在了炮膛内,使得炮膛内的温度上升。
而向红夷大炮这样装药量巨大的火炮,若是不间断的开炮的话,累积的热量就会越来越多,温度上升到足以点燃火药的程度是,只要一放进火药,就会立马爆燃开来。
为此,每打一炮,就必须灌水进炮膛,清洗掉火药燃烧的残渣,顺带着降低一下温度,在用长棍绑着布伸进去擦干,才能装填火药和炮弹。
但即使如此,还是没办法迅速降温,但现在是冬天,也就有些不一样了。
水降温的速度不够,那就直接上兵,山顶之上储存了大量的碎冰块,打完之后,直接一桶冰块倒进去,温度迅速就降下来了,也就能持续不断的开炮。
程希孔麾下的步营战士们,则只能被动承受这样的打击,虽然各个步兵营也都有自己的炮兵小队,但基本都是些佛郎机,与其停下来跟对面的敌人对炮,不如尽快前进,这对炮的任务还是交给炮兵营比较好。
“轰轰轰……”
终于,后方再度传来了轰鸣声,一些战士抬头向天空望去,果然看到数不清的炮弹从头顶飞过,呼啸着飞向长岭山的鞑子阵地。
此时,除了沈泉的二营有四个中队没有开火,剩余的五个中队,外加一营全部的火炮,共一百六十余门云飞炮,都在向长岭山倾泻炮弹。
先前的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敌人开炮,将那些隐蔽起来的火炮给暴露出来。
毕竟敌人也不傻,除了山顶的炮兵阵地有压倒性的地理优势外,其余的火炮在开火之前就被隐藏起来了,而炮兵们在敌人的大炮开火之后,便迅速瞄准了相应的位置。
确定了敌人一共十八处火炮阵地,差不多六十多门火炮的位置之后,接过指挥权的炮兵军团长苏凯风,便统一指挥两个炮兵营,集中打击敌人的火炮阵地。
于是乎,这成片的炮弹,呼啸着飞向鞑子的各个火炮阵地。
几乎每一个敌人的火炮阵地,都遭受到了天策军一个炮兵中队的攻击,一次十二发炮弹下去,哪怕距离隔得远,还是能有一两发落到敌人火炮阵地附近的,运气好的话,一发就能毁掉敌人的火炮,或者将炮兵杀伤殆尽。
经过四五轮炮击,除了长岭山顶峰之外,基本上看不到鞑子的火炮开火了,要么就是被天策军的炮击给摧毁,要么被压制的没办法还击,只能继续隐蔽起来,等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