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要动手了(2 / 3)

明末阴雄 多极世界 4047 字 2020-04-12

尔部落,也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萨哈带去的蒙古骑兵,主要是敖汉部的,南下的时候是五千骑兵,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两百人,对于敖汉部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灭顶之灾。

敖汉部原本是林丹汗麾下的部落,林丹汗西撤右翼的时候,就带走了大量的部众,他们手里的部众本就不多,总共只有一万骑兵,这次派出了七千骑兵追随皇太极,结果在萨哈手上损失了接近五千。

原本他们就是对林丹汗不满,而且皇太极也许诺了他们很多好处,才选择背弃林丹汗,投靠皇太极。

三年前的入关,他们确实收获颇丰,也愿意继续跟着皇太极,但现在一丁点好处都没拿到不说,还白白折损了近半的兵力,他们能被利益驱动,自然也会被损失吓退。

在打渔港惨败的消息传回来,敖汉部落剩余的两千骑兵,便不告而别,由敖汉部首领的儿子哈克图率领,直接回草原上去了,损失如此惨重,他们必须得增强防备,万一其他部落趁机进攻,他们将会面临灭亡的威胁。

除了敖汉部,察哈尔原本的其他七个部落,也都萌生了退意,虽然他们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但敖汉部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如果再打一场,跟那凶残的天策军作战,指不定就是他们哪个部落要被消灭掉了。

虽然皇太极的岳父宰桑布和所在的科尔沁部,依旧对皇太极表示支持,但他们内部也出现了不和的声音,虽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但皇太极很清楚,如果选择继续进攻,科尔沁部也出现重大伤亡,这个最为重要的盟友,很可能也会出现内乱。

镶红旗残了,镶黄旗残了,驻守鸭绿江沿线的镶蓝旗也残了,敖汉部残了,皇太极也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继续打下去,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运气不错,以不算太大的代价攻陷锦州,而后逐步向西推进,一次攻占宁远,前屯卫等除了山海关之外的关宁防线全部,也算是达成了目的。

但这种结果,只存在设想中罢了,前提是天策军不再干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皇太极有一种直觉,孔有德好像对大金国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跟他们不死不休一样,虽然说不清是为什么,但他家就有这种感觉。

而一旦再度出现大的伤亡,比如说天策军和朝廷达成协议,再度发动进攻,给大金国造成重大损失,那么内乱将不可避免,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

此外,辽东内部也出现了情况,不知道消息是怎么走漏的,辽东的汉人们都知道大金国遭遇重大损失的事情,而且越传越邪乎,从最开始损失一旗,到三旗,乃至出现了损失五旗的流言,人心惶惶。

考虑再上,皇太极最终还是选择撤军。

正月十日,进攻关宁防线的所有鞑子,都已经撤退到大凌河以东,宁远城以北,锦州一带再度恢复平静。

与此同时,驻扎在山海关的天策军,也开始和祖大寿进行换防,崔永平的第四师,开始由山海关出发,东进锦州,路上没发生什么问题,马世龙也知道天策军的厉害,没有下令阻挠。

正月十六日,第四师进驻锦州城,祖大寿所部回撤至宁远。

消息传回山海关,第七师的何星,许尔显部,也离开山海关,向东进发,不过没有去锦州,而是进驻了觉华岛。

而山东境内的明军,也于正月五号开始撤退。

青州城到新城一线的明军,按照兵部和朝廷的命令,分批次向北直隶撤退。

这是天策军和朝廷达成的协议,天策军想要彻底消灭他们,所花费的代价太大,不划算,而他们也没办法成功突围,只能采取折中的方案,天策军放开通道,他们依次撤回北直隶。

第一批一万兵马,在天策军的密切监视下,花了五天的时间,终于抵达北直隶的河间府,随后便是第二批次兵马的撤离。

而程希孔的第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