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约两里,两旁皆是高山,当中道路通行,且谷口北宽南窄。
拓跋光正是看中这一特点,想把他当年遭遇的“子午谷”败绩复制到公输军团身上。
他料想公输军团连胜两日必骄兵轻敌,明日定会再赴“十里坪”。
他则先遣两万纪军埋伏在撮箕谷南端,等公输军团进入谷中后立即堵住南端狭窄出口。而北边则以十万“铁浮屠”严阵以待,任凭公输军团再厉害也不过千人,定然挡不住十万“铁浮屠”冲杀。
拓跋光的决策均来自他的亲身实践,对公输军团必须以数十倍的兵力持续猛攻,不能给其喘息恢复的机会。
而且千人的数量也是斥侯侦察到的公输军团在临湖镇的所有兵力。
尽管前两次公输军团并未数到场。
拓跋光或许是看到了公输军团的某些弱点,可绝不是部。
尤其是公输孟启已两次往返经过“撮箕谷”,亲自察看地形,早就看好“撮箕谷”这口袋。
现在拓跋光不请自来,正是求之不得。
既然是决战公输孟启也要好好准备一番。
因为投诚的毛减已告知了纪军口令
“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