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称为“盥”。甲骨文中的“盥”字就是将手放在水盆里洗的样子,可见古人对洗手是多么重视。
    就餐前将手洗干净,此即《礼记·少仪》所谓“凡洗必盥”。隋唐人孔颖达就此注疏:“洗,洗爵也;盥,洗手也。凡饮酒必洗爵,洗爵必宜先洗手也。”
    洗澡,更是秦人做好春季个人卫生的常规行为。这时称洗澡为“沐浴”,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意思,其实在古代是一个人用水处理个人卫生的不同行为:“沐”是洗头,“浴”指洗身。
    秦汉以后,洗澡已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上升到制度层面,所有公务员都要定期回家沐浴,并形成了一种“休沐”制。
    于是乎,山民就经历了一辈子没听过没见过的事情——睡前被赶下河,强迫洗澡!
    ps:第四更即将出炉,趁热订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