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过是对这个嫡亲兄弟起了猜忌之心。权力让人腐化,而腐化的形式有多种,有的沉迷于权力带来的金钱美色,也有的将权力视为不能被别人看上一眼的珍宝。他微垂着头,过了会儿,这才对赵与芮道“与芮,是哥哥错了,应当先问清楚你,而不该一开口便是兴师问罪。”
赵与莒这几年来威严日盛,一向只有他对而别人错的,几时曾向别人道过歉!故此,赵与芮吓得一大跳,慌忙起身行礼“皇兄,是臣弟错了,原该先与皇兄说了才是。”
赵与莒笑了笑,有些作茧自缚的感觉,若是放在原先的大宋朝堂,赵与芮这般行为,必然会受到群臣攻讦,稍强势些的丞相,甚至会直接当面训斥他。这些年来自己拼命削弱朝堂上诸臣的权力,集中皇权,结果便是皇族行为失去了朝臣的限制。在与芮身边再有几个小人挑唆,他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足为怪。
所以,宗正卿必须要换人了。
他心中转着这个念头,示意赵与芮坐了下来“与芮,我告诉你为何我会如此生气。”
“你的人品为兄自然是信得过的,但宗室之中,一大半的人品朕却不敢看好,上回闹着要分产业是为何,无非便是看着为兄手中的产业而心起贪念。若是他们有本事经营好了,朕将那些产业给他们也无妨,可他们除得仗势欺人之外,又有什么本事?”
“你虽是一心向好,却如何能保证手下人也是这般?人人都有私心,他们借着你的名头做出的事来,你岂能尽数控制?”赵与莒连问了几句,觉得自己语气又有些急了,于是笑了笑“好兄弟,你说崔与之那老儿是放任我揽权的人么?”
这个话题急转让赵芮方才又被问出来的火气顿时一停,他呆了呆“不是。”
“那我削压朝堂上士大夫权力之举,他为何要支持?”
“这……这……”
这确实是一个疑问,崔与之被拜相以来,对赵与莒的革新之策都是大力支持的,甚至对于赵与莒加强皇权削压相权的行为都进行了支持。
“因为我向他许诺,革新的成果要为多数人所享,要让更多人得到好处。”赵与莒拍了拍桌子,轻轻一叹“自始皇帝以来,皇朝更替,无一不是因为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致使赤贫者日众,正所谓富者连阡接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也要生路,仓廪实方知礼仪,饿着肚子便谈不上君臣伦常,若是连基本的食宿都没有了,还指望着百姓空腹爱国?故此,要百姓爱国爱君爱朝廷,那么君、国、朝廷便得保护百姓的利益。”
“你既是喜欢生意之道,自然知道,若要生意坚实可靠不轻易出现纰漏,极重要一条便是契约,交易双方定立契约,共同遵守,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便也有权不履行,一方完成契约上规定之义务,那么便应该享有契约之上的权力。”
“与芮,我大宋朝廷与百姓之间便定有这样一份契约。朝廷遵守契约,保护百姓,改善民生,则百姓天生便有维护大宋、维护朝廷的义务,便要纳税,要践行兵役,要服从官府。若是有朝一日,朝廷不遵守与百姓的这份契约,一昧收刮以自肥,或者是只护着少数富贵人士,那么百姓便会视视我赵氏如寇仇,弃我大宋如敝履,到那时,你我弟兄便是想回郁樟山庄做个足谷翁亦不可能了!”
“在我之前,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便是这个道理。与芮,你和你的门客所为,虽然未曾违法,但在你们聚敛之时,是否损伤了百姓?在你们致富之时,是否百姓也跟着富了起来?在你们轻易住进华厦广宅之时,百姓是否还要为能在城中觅得三尺安枕之地而节衣缩食乃至垒起二十年三十年的债台!”
“兄长……”
听得赵与莒这一连串的问题,赵与芮心中方才的逆反心理已经烟消云散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