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之事已上正道,有无此人都无妨,可是科举之事,侄儿无此人却是不成。”李锐涎着脸笑了起来“好叔父,便是帮侄儿这一遭吧。”
“那么……便如此吧。”李全无奈,虽然他又有了许多女人,可是这些女人到现在还没有谁为他生出一男半女的,若他真没了自己的后代,李锐便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将来一切都李锐的,何必吝啬一个下属!
就象蒙胡的高层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谋划一样,金国与宋国同样如此。脆弱的和平,随着宋国国力日益增长,稍有眼光些的人都意识到不能长久了。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战争何时爆发,以及是哪一方先动手。
金国的革新已经全面停顿下来,完颜守绪拼命收刮每一文钱,积攒每一粒米,操演军队,修整器械。对外只说是要攻打蒙胡,准备夺回黄龙府,将蒙胡自金国故地赶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完颜守绪甚至不惜向百姓许诺,再苦一到二年,打败蒙胡之后他便永不加赋。
他所控制的报纸也开始禀承旨意,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摇旗呐喊,发出了每日少吃一顿饭为国捐献一碗粮的号召——天可怜见,在宋国人一日三餐的时候,金国百姓一日两餐尚无以为续,若是再少吃一碗,当真只有寻全真派的道士们传授炼气辟谷了。
宋国的准备与金国便完全不一样了,早在报纸上传出风声之前,一船船军用物资便已经顺着长江、运河,运到徐州、襄阳、成都。在临安城中完成整训的十二万禁军,也被分别派往这三处,名义上打的是轮换的旗号,实际上是用精锐部队取代边境上的普通守军。在物资准备上,宋国有着先天的优势,粮食军械,都筹备得齐全,唯一的问题是蜀道艰难,虽然如今物资已到了成都,可赵与莒估计,再过几个月也未必能从成都运到汉中前线。
与金国大张旗鼓不同,宋国的这些准备措施,隐藏在日益增加的物流之中,根本显得不起眼。
而在大宋的报纸之中,如今最关注的问题不是这些问题,反倒是通往华亭府的铁路。每天都会有修建进度报道,会有工地上的一些趣闻,也会有对于今后这铁路究竟有何用处的一些展望。
这条半实验半实用的铁路,建造费用既不是来自于民间筹资,也不是来自于户部拨款,虽然对于铁路的远景还是很看好,但是对于动辄要花费几百万贯的东西,魏了翁还是很警惕地捂紧了钱袋子,任赵与莒舌烂莲花,也不肯从户部国库里掏出一个子儿,最后赵与莒无奈,只能用自己的私房钱修建这条大宋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魏了翁便会后悔。
因为天子最重视此事,为此动用的民夫、工匠、军士数量超过六万,而临安至华亭,按宋制也不过是三百里左右,在流求来的铁轨支持下,铺设速度出奇地快,炎黄三年七月十六日,全线都贯通了。
这是一个轰动性的新闻,据说为着铺这铁路,天子花费在千万贯以上,把多年积蓄都几乎用尽。报纸上又不停地提起这条铁路的事情,故此临安城上至文武百官,下到普通百姓,对这条铁路都是充满兴趣。
林雨辉也是这满是兴趣的人之一。
他原本不是汉人,据说祖上曾是鲜卑族,只不过汉化得久了,故此无论是亲朋还是他自己,都将自己视为汉人。原先读过几年书,因为生计的缘故,在当今天子招募修建铁路的管理人员时便舍了书生的傲气报了名。
一年以来,他都跟在来自流求的主事身后,做些记录勘察核算的事情,倒学得不少本领,比如说流求人为了方便采用的天竺数字,他现在用得非常利索。
“林子慎,你又在盘算着什么?”
天色已是晌午了,林雨辉仍抱着个算盘站在铺好的枕木上乐呵呵的笑,身后有人大声唤他,他回过头来,见是流求来的那个管事,